| 学习经历
          
          2000.09-2004.07,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农业水利工程专业,获学士学位
         2004.09-2007.07,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农业水土工程专业,获硕士学位
         2008.09-2011.06,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,获博士学位
         工作经历
          2007.07-2007.12,荆门市水利勘察设计院,助工
         2008.02-2008.08,广州市番禺建筑设计院,助工
         2011.07-2014.06,三峡大学bet365365vip,讲师
         2014.07-今,    三峡大学bet365365vip,副教授
         
        主要成果
          (1)科研奖励
          [1]“水稻灌区节水增产高效减污综合及技术研究与应用”获2010年农业节水科技奖一等奖,证书号:NYJS2010-D01-2;
         (2)代表性专著、教材及论文等
          [1]基于作物需水机制的远程无线自动化喷灌系统研究[J].安徽农业科学,2017,45(24);
        [2]基于天气预报的漳河灌区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报方法比较[J].农业工程学报,2017,33(19);
         [3]三峡工程建成前后宜昌市气候变化研究[J].中国农村水利水电,2016, (6)
         [4]节灌条件缓释肥对水稻株高、分蘖、叶绿素及产量的影响[J].中国农村水利水电,2016,(3);
         [5]气候变化背景下降雨序列的变异分析[J].水电能源科学,2015,33(12);
         [6]我国水权的法律基础解读与现状研究[J].安徽农业科学,2015,43(30);
         [7]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现状、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[J].安徽农业科学,2015,43(28);
         [8]不同ET0频率夏玉米需水特性分析[J].节水灌溉,2014,(4);
        [9]单、双作物系数法计算夏玉米需水量对比研究[J].安徽农业科学,2013,41(33);
         [10]  基于ET0冬小麦需水量计算及其规律[J].节水灌溉,2013, (5);
         [11]  生态灌区农田排水沟塘湿地系统的构建和运行管理[J].中国农村水利水电,2012, (6);
         [12]  沟渠及塘堰湿地系统对稻田氮磷污染的去除试验[J].农业环境科学学报,2011,30(9);
         [13]  不同水肥调控模式对稻田土壤氮磷肥力的影响试验[J].灌溉排水学报,2011,30(4);
         [14]  不同施肥制度对水稻灌区农业面源污染影响的数值模拟[J].灌溉排水学报,2011,30(2);
         [15]  不同尺度稻田氮磷排放规律试验[J].农业工程学报,2010,26(10);
         [16]  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[J].灌溉排水学报,2010,29(5).
         
        主持的科研项目
          [1]基于AGNPS东风渠灌区农业面源磷素污染排放数值模拟及防控措施研究(A17-302-a01),宜昌市科技局研究计划项目,主持,2017.01-2018.12;
         [2]三峡库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(ET0)时空变化规律及对气候的响应(Q20161206),湖北省教育厅青年人才项目,主持,2016.01-2017.12;
         [3]水稻灌区农业面源氮磷污染的产污机制和模型研究(2013B110),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,主持,2014.01-2015.12;
         [4]宜昌市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(A13-302a-10),宜昌市科技局研究计划项目,主持,2013.01-2014.12;
         [5]基于减污功能的灌区农田排水沟塘湿地系统构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(KJ2011B027),三峡大学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,主持,2012.01-2014.12;
         [6]主要旱作物需水量计算及其最优灌溉制度研究——以河南省冬小麦、夏玉米为例(KJ2012A001),三峡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,主持,2013.01-2014.12.
         |